洋浦,多云有雷阵雨,东到东北风4-5级,雷雨时阵风6-7级,气温:26-32度


欢迎光临洋浦经济开发区
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示公告
  • 索  引 号:66511071-4/2021-80861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发文机关:洋浦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成文日期:2021-05-23 14:04
  • 标       题: 关于《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公示
  • 文       号:发布日期: 2021-05-23 14:04
  • 备案登记号:
  • 废止日期: 时  效 性:
    有效
    有效

关于《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草案公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 (中发〔 2018 12 )精神,全面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发〔 2020 8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及海南省《关于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通知》要求,洋浦管委会组织编制完成《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草案成果。按照《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开发区居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现按程序进行公示。

1、公示时间:30天(2021523日至623日)

2、公示地点:洋浦经济开发区网站

http://yangpu.hainan.gov.cn

3、公示意见反馈方式:

1)电子邮件请发送至ypguihuaju@163.com

2)书面意见请邮寄至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地址:洋浦大厦141417室;

3)意见和建议应在公示期限内提出,逾期未反馈,将视为无意见;

4)咨询电话:0898-28829909,联系人:刘工。

因网络空间有限,仅公示规划重点内容。如需详情,请咨询公示中留下的联系电话或到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洋浦大厦141417室)进行咨询。

附件:1.《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草案公示稿;

      附件2主要图纸

                                                    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

                                                              2021523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洋浦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

草案公示稿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以《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空间类 2015-2030)》确定的开发边界范围(面积114.78平方公里)为基础,根据洋浦神头港区港口发展需要,纳入洋浦原开发边界以外隶属儋州管辖范围用地1.62平方公里,最终确定的陆域面积为 116.4 平方公里,海域范围为 672.46 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20 年至 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远景展望至 2050年。

三、总体战略

1.战略定位

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确定四大功能定位,即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和新型国际贸易创新示范区。

2.目标愿景

1)总体发展目标:融入环新英湾区域,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职住平衡,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立活力、绿色、宜居、开放和创新第四代城市(即数字城市)。

2)分阶段目标

2025年发展目标:港产城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绿色发展、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初步建立起活力、绿色、宜居、开放和创新第四代城市(即数字城市)基本骨架。

2035年发展目标:基本建成区域产城融合、服务功能完备,活力、绿色、宜居、开放和创新的高水平第四代城市。

2050年发展目标:全面实现环新英湾区域融合发展,建成活力、绿色、宜居、开放和创新的第四代城市,成为产业集群具备全球竞争力,城市服务具备全国吸引力,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具备地域魅力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口城市。

3.指标体系

指标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

2035

指标类型

空间底线

1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公顷)

38.8

38.8

约束性

2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

1.93

约束性

3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平方公里)

——

——

约束性

4

耕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

18.02

约束性

5

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

89.22

约束性

6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

75.13

约束性

7

林地保有量(平方公里)

——

1.55

约束性

8

湿地面积(平方公里)

1.30

约束性

9

自然海岸线保有率(%

40

40

约束性

10

自然和文化遗产(处)

3

3

预期性

11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例(%

——

20

建议性

空间结构与效率

12

常住人口规模(万人)

——

15.1

预期性

1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90

预期性

14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

——

493.38

约束性

15

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

1.5

3

约束性

16

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公里)

3

6

约束性

17

每万元GDP水耗(立方米)

——

20

预期性

18

每万元GDP地耗(平方米)

——

6

预期性

空间品质

19

卫生、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

60

100

预期性

20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50

预期性

21

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张)

——

40

预期性

22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7

预期性

23

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平方米)

——

5.0

预期性

24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

58

预期性

25

绿色交通出行比例(%

——

60

预期性

26

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分钟)

45

30

建议性

27

降雨就地消纳率(%

——

60

预期性

28

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98

100

预期性

29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95

100

预期性

30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98

100

约束性

31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23

20

约束性

32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98

100

约束性

33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

100

100

约束性

4.城市规模

1)常住人口规模:适应人口多元化和人才引进等发展趋势,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综合考虑城市各类发展因素,规划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为15.1万人。

2)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底线思维,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精准配置、提质增效的原则,科学管控建设用地,严格落实土地用地管制制度,到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9.22平方公里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5.13平方公里以内。

四、空间格局

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坚持区域协同、生态友好、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实现高质量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规划形成“四区三带、一中心四平台”的空间发展格局。

1)四区三带

四区:绿色石化区以油气化工、油气储备、绿色石化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专业功能区;港航物流区为以洋浦港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口岸物流、保税服务等,以神头港区为核心发展以能源、化工原料为主的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区为以智能制造、健康食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无人装备、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等产业为重点的高端制造平台;东部生活服务区以商贸服务、品质居住、公共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区。

三带:沿疏港大道、开源大道设置绿化保护带,沿新英湾打造滨海休闲绿带。

2)一中心四平台

结合园区定位和发展目标,打造1个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完善高端综合商业、金融保险、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国际性商业商务服务,打造城市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中心。

结合规划布局,配套4个次级共享服务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为开发区配套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检验检测、产品展览展示等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设施;产学研服务平台结合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设置产学研平台;文化生活服务平台为一个集商业、娱乐休闲、休憩公园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生活走廊;城市门户服务平台作为城市门户片区,主要面向港航物流产业,提供航运办公、商业商务服务等功能。

2.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

1)规划分区

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加强全域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划分生态保护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战略预留区、城镇弹性发展区、特别用途区共11类主导用途分区。主导用途分区内科学布局符合功能要求的配套用地与兼容用地。

2)用地结构

优先保护耕地、林地、湿地等重要农业和生态功能用地,规划至2035年,非建设用地面积不低于19.57平方公里。加强林地、水域、湿地等重要生态用地保护,保护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土地生态化水平。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资源环境承载为硬约束,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规划至203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89.22平方公里。加大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增加优质空间有效供给,适度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强度,鼓励土地集约利用。

3.三线划定与管控

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38.8公顷,位于莲花山区域,为禁止开发区域。

2)城镇开发边界划定

全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为116.4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95.91平方公里,城镇弹性发展区2.79平方公里,特别用途区17.7平方公里。

4.陆海统筹

以海岸线为重要陆海统筹界面,协调海域陆域功能。合理利用岸线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临港优势,统筹安排各类岸线,强化各类产业和码头岸线的紧密结合,将大陆海岸线划分为港区工业岸线、生态保护岸线、生活旅游岸线三种类型,实施分区管理。

港区工业岸线98.73公里,分洋浦港港区岸线和神头港港区岸线两大部分。洋浦港区岸线主要服务于全省集装箱运输需求及区域集装箱中转运输,是海南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支点和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的重要依托,是海南省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重要港区岸线。神头港区岸线以散货和能源运输为主,是洋浦港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的航运和物流中心、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重要依托,是海南省发展粮油、矿产品、木材、石油、天然气等散货运输的重要港区岸线。

生态保护岸线10.99公里,主要位于新英湾北部滨海地区,强调严格保护湾内红树林、湿地等生态资源。

生活旅游岸线15.55公里,主要位于新英湾南部沿海地区,强调生态保护与居民游憩公园相结合,控制滨海一线地块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

5.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

1水系和湿地

2035年,全区陆地水域面积为1.77平方公里。加强水系与湿地空间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实现中部黎屋水库涵养区、北部工业区排洪水廊、东部新英湾湿地涵养区差异化管理。

2)森林资源

2035年,林地面积不低于1.55平方公里。结合森林资源分布特征,按照“中东部优化、沿海提升”实施森林资源差异化保护。中东部精准提升生态涵养林,改善林分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升水源涵养林质量;沿海地区增强对红树林的管理,推进生态恢复。

3)耕地资源

划定耕地保有量面积为18.02平方公里,严格控制占用一般耕地,对涉及民生、环保等特殊项目需占用一般耕地的,按照法定程序报省政府批准调整规划。禁止土地破坏、污染等行为,限制擅自占用耕地进行除农田防护林之外的各类造林、绿化带建设等活动。限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开发建设。

五、支撑体系

1.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聚焦四大产业集群。发挥海洋化工(含新材料)及港航物流产业引领作用,提高主导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装备设备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增长集群;加快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构建,优化产业服务保障能力。

尊重现有产业园区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围绕油气化工及绿色石化新材料、港航物流、高端智造及现代服务配套四大功能发展方向,按照产业链协同、产业集群化的目标,重点研究绿色石化功能区、港航物流功能区、高端智造功能区和东部生活服务区四大功能区的产业和功能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功能协同关系,形成洋浦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和产城融合格局,实现区域产业协作共赢发展,带动海南产业高质量发展。

2.住房保障

充分考虑洋浦-环新英湾产城融合发展趋势,根据洋浦住房供应能力,合理预测常住人口空间分布,其中东部生活服务区规划常住人口约13.97万人,三都镇规划常住人口(含乡村人口)约1.13万人;针对不同层次需求及人才特征,规划按照村庄住房、安置住房、人才住房、租赁性住房、商品房五种类型,分层供给居住空间,建立基本住房有保障、终端需求有支持、高端需求有市场的住房体系。

3.公共服务:

打造“城市级—社区级”两级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与可达性,加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复合使用度和开放共享度,形成全覆盖、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规划1处城市级公共服务主中心。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城市级主公共服务中心,是城市核心服务功能的承载区,具有提升洋浦经济开发区公共服务能级和区域辐射的能力。

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按照1.5-2.5万人口配置,规划12处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以10分钟生活圈为单元配置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方便快捷享用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小学、文化站、健身场所、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卫生院、社区肉菜市场、诊所等设施。鼓励通过合并设置、开放共享等方式,促进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形成具有凝聚力的组团中心。

4.城市魅力

1)绿色空间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本底,整体考虑生态、景观、防洪排涝功能,构建“一带、四园、多廊”的绿色空间结构。

一带:新英湾滨海景观带。依托新英湾海岸资源,重点保护沿岸的红树林,聚焦高端服务、公共文化、生态景观、运动休闲功能,着眼于优质滨水区建设,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四园:结合自然山体和水系构筑的四处公园绿地,分别为莲花山森林公园、德义岭森林公园、黎屋湿地公园和建洋矿坑公园。

多廊:结合基础设施廊道和组团间防护绿带建设多条绿化廊道,发挥生态景观和安全防护的双重作用。

2)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划定洋浦千年古盐田、儋耳故城遗址、发祥坊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线和建设控制范围线,明确保护管理要求,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积极发掘、整理、恢复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地,保护儋州调声、儋州山歌、海盐晒制技艺、诗词书法等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资金、人才、政策等的保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步推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3)城市风貌

彰显洋浦经济开发区宜人景观风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加强城市风貌和生态景观的协调性,紧密结合功能分区,形成港航物流、绿色石化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滨海城镇、科教研发、滨水生态休闲及农田原野七大风貌控制区,构成特色鲜明、有机协调的整体风貌。

5.市政设施与城市安全体系

1)供水工程

规划以天角潭水库和松涛水库为供水水源。洋浦远期日供水能力为80万吨/日以上,最高日用水量为41.94万吨/日(不含原水供给工业自备水厂部分水量)。规划2025年扩建现状洋浦自来水厂,满足洋浦高峰供水需求;规划2035年新建工业自来水厂(27万吨/日)、扩建洋浦自来水厂(15万吨/日),总自来水供水规模达到42万吨/日。形成两座公共自来水厂及乙烯项目净水厂、金海浆纸水厂、PTA供水站三座自备水厂的五厂格局。实现洋浦202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95%2035年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2)雨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0%。采用海口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不低于3年一遇,其中石化产业园规划设计重现期不低于5年一遇。

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针对建成区、新建区、各类产业园区的不同特点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降雨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能力,加大对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促进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

3)污水工程

排水体制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实现洋浦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2025年,工业废水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推进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建设分散式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2025年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5%2035年公共污水厂收集污水平均日污水量为24.35万吨/日。规划公共污水处理厂总规模25万吨/日,处理达标后的尾水通过排海管道排至深海处。规划扩建洋浦公共污水处理厂,扩建后总规模5万吨/日,该污水处理厂处理东部生活区、洋浦港区(除港口污水外)、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区(除港口污水外)、炼化厂附近部分区域等污水,排放标准为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规划新建一座工业污水处理厂,总规模20万吨/日,该污水处理厂处理石化产业园工业废水和部分厂区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为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企业自备污水处理厂总规模20.9万吨/日,企业自备污水处理厂负责各自厂区内的污废水,规模按企业污水排放总量考虑,处理达标后的尾水通过排海管道排至深海处。促进再生水利用,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

4)能源工程

2025年,预测区域最大用电负荷为970MW,其中最大网供负荷为633MW;至2035年,预测区域最大用电负荷为1603MW,其中最大网供负荷为1131MW。区域内主要电源为洋浦华能热电厂和异地改建的洋浦电厂,华能热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2×460MW,上网电压等级为220kV;洋浦电厂改建后装机容量为700MW,网电压等级为220kV;另有分布式屋顶光伏电源总容量约34MW,上网电压等级均为35kV以下;能实现区域电力自给。扩建现状区域内2220kV公用变电站,扩建后总容量为1080MVA。新建2220kV公用变电站,总容量为720MVA,完善区域电网结构,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新建220kV乙烯专用站,满足百万吨级乙烯产业发展电力需求。扩建原有110kV浦东站,新建110kV公用变电站7座,规划末期110kV公用站变电总容量可达1208MVA

完善天然气输配系统,实现区域天然气供应保障。区域内大型耗能工业用户采用专管专供的模式供气,不纳入规划范围。至2035年,预测区域天然气年用气量为6796Nm3

5)通信工程

2025年,预测移动电话覆盖率达110%,城区宽带覆盖率达90%,农村宽带覆盖率达80%,有线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到100%;至2035年,预测移动电话覆盖率达120%,用户达24万户;城区宽带覆盖率达100%,农村宽带覆盖率达90%,用户达14.89万户;有线电视网络用户达到7.5万户;固话通信与宽带共建形成固网业务融合。划新建综合数据中心1座,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综合汇聚机房4座,每座需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规划新建邮件处理中心1座,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新建邮政所2座,每座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6)环卫工程

洋浦规划日产生活垃圾240吨,年产8.76万吨。现状含两座垃圾转运站,开源大道南侧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3767平方米,规模100/日;干冲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1333平方米,规模150/日。总规模250/日,生活垃圾统一收集运送至儋州市进行无害化处理。

规划新建固废填埋场一座,占地面积20公顷;规划建筑垃圾消纳场一座。工业固废统一运送规划新建固废填埋场进行处理。医疗垃圾统一收集至开发区医疗废物储运中心,送至儋州市进行处理。

7)防洪潮规划

洋浦综合防洪能力为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对于重要的港口区防洪标准可提高到200年一遇。综合防潮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潮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及安全超高;港口区防潮标准定为200年一遇潮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及安全超高。防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致灾。

8)防灾减灾规划

规划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和其它空地为防灾减灾疏散场所。规划4处应急避难场所,全市应急避护场所人均避护面积2025 年达到1.5平方米(含)以上,2035 年达到3平方米(含)以上。

9)消防规划

2035年,洋浦开发区共设公共消防站11座。保留现有4座消防站(包括1座海陆消防站、1座特勤消防站、2座普通一级消防站),新建1座应急救援中心、1座消防指挥中心、1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1座战勤保障消防站、2座特勤消防站和4座普通一级消防站。

10)环境保护规划

地表水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至203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面积达到100%。实现一般工业固废100%处置,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6.交通体系

1)区域交通

构建 “城际高铁+环湾轻轨”的客运轨道交通体系,规划一条区域客运环线、一条跨海通道及一条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打造环新英湾旅游和通勤两类水上线路;规划港口、货运轨道、公路、管道多式联运物流运输线路。

2)内部交通

构建层次分明、差异化的路网系统,打造“三横两纵”骨干路网“三横”为嘉洋路、腾洋路和园二路,“两纵”为疏港大道和开源大道。结合洋浦工业区和生活区出行特性,规划布局“快速公交+常规公交”两级城区公交网络,优化公交站点布局,以不超过10分钟步行路程设定公交站点。构建以步行与自行车系统为特色的慢行网络体系。完善交通站场布局,构建静态交通系统,探索建立结合商业中心的公交场站,规划1座公共客运枢纽,13个公共停车场,3个公交首末站。

六、实施管理

1.智慧城市体系

加快城市数据平台与信息模型搭建,以更高标准和水平打造“智慧洋浦”,打造数字孪生洋浦。建设智慧港口,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打造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实施智慧园区智慧全局规划,建立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全覆盖,完善产业创新智慧服务体系,融合智慧产业和智慧服务,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加强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基础设施、通信网络设施和计算存储设施等智慧社区系统基础设施层建设,服务于社区公共运行环境。加强数据资源能力层、数据服务能力层与应用支撑能力层等平台层建设,实现对社区基础对象信息数据、动态感知信息数据及其它业务信息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汇聚接入、治理、存储、分析、智能建模及共享交换等能力,并面向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两大场景,提供应用能力支撑。

2.完善规划传导机制

以省国土空间为依据,加强对规划总目标的分解细化,重点从资源利用,要素配置、安全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编制本级国土空间规划,确保规划刚性要求有效落实,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理念,形成相互协调、一以贯之的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确保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按照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分与指引,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层次专项规划以及村庄规划。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强度做出实施性安排。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建立健全各类空间性专项规划编制、审批、调整协调机制。实施专项规划编制清单制管理,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重点从资源利用、要素配置、安全保护、城市特色等方面编制专项规划,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专项安排。

3.制定近期行动计划

以战略重点为牵引,以重大平台和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和实施推动。制定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行动计划,以新英湾沿海带生态修复、对生态地区进行生态管控、治理水环境为抓手,打造生态洋浦。制定产业转型与创新培育行动计划,以国际健康食品港、绿色石化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德国比勒菲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等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创新洋浦。制定服务升级与文化保护行动计划,以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升级、盐田文化保护与建设、特色文化活动与赛事举办为抓手,打造魅力洋浦。制定交通与通道建设行动计划,以“三横两纵”的快速交通网路,高铁站建设、洋浦货运支线建设等为抓手,打造畅通洋浦。制定公园体制与街道亮化行动计划,以莲花山森林公园、德义岭森林公园、黎屋湿地公园、环新英湾海岸带建设为抓手,打造美丽洋浦。制定设施提升与旧城更新行动计划,以完善市政设施、城中村改造、重点片区品质提升为抓手,打造宜居洋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洋浦经济开发区

主办: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琼ICP备10200767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联系方式:0898-28833222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20    琼公网安备 46910002460005号

欢迎光临洋浦经济开发区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洋浦经济开发区
    中文域名: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务
主办: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琼ICP备102007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20
     琼公网安备 46910002460005号
运行维护: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