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晴间多云,午后有雷阵雨,偏东风转偏北风2-3级,阵风4-5级,雷雨时阵风6-7级,气温:22-32度


欢迎光临洋浦经济开发区
首页 > 洋浦旅游 > 文化旅游
儋州百年古村王坊村:乡愁舂进白馍里!
2022-03-29 08:59 来源: 发文机关: 【字体:   打印


正阳下,四合院、旧人家、舂白馍,一隅天地调声扬……近日,记者走进儋州市光村镇王坊村,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由让人慢下脚步,驻足欣赏。


古色古香四合院

提起四合院,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老北京的四合院形象。鲜有人知晓的是,在儋州光村镇王坊村也存有约220年历史的四合院。若走近仔细观摩,你可能会发现此处的院落别具一格。


王坊村是光村镇扁墩村下辖的自然村,全村约60户人家,为汉族聚居地。与北方传统四合院的砖砌墙面不同,王坊村使用的是灰青色玄武岩垒砌,无水泥黏合,却严丝合缝,十分稳固。这是为何?原来王坊村靠近峨蔓火山口,火山爆发带来地底的熔岩,冷却后,形成了这里特有的石材——玄武岩。玄武岩抗压抗折性能出色、耐磨性好,当地能工巧匠便选为建筑材料。


王坊村现存面积最大的四合院由玄武岩垒砌,占地面积约178平方米,至今约220年,保留完整,具备居住条件。


虽然当地盛产玄武石,但要把石头打磨成用于垒墙的规格形状却并非易事。“能工巧匠也需要花上3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打磨出一块合乎砌垒规格的石料,而建一栋房子算下来至少需要1年时间。”屋主王春侬今年63岁,他十分爱惜祖辈留下来的四合院,每日将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定期修缮。


仔细观察墙体表面,有明显的孔隙。用手轻抚,触感粗糙。露在室外的一侧,在风雨的洗礼下,已有青苔附着。历经风吹雨打的古建筑存留至今,代表着大自然的馈赠,更代表着匠心独运,而今王坊村由玄武岩垒砌的建筑仅存6间。


“四合院的保存状态非常好,厨房、卧室等一应俱全,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一家人仍旧居住在此。”王春侬说,过去这间四合院是村里最宽敞、条件最好的院子,人人羡慕。即便到了现在,由于自家院落宽敞,每逢村里舂白馍,村民便来此相聚,非常热闹。

手工制作续古味

舂白馍是王坊村的传统习俗,逢年过节或嫁娶之日,舂白馍自然是少不了的,但由于耗时长,费力气,当前依然坚持手工舂白馍的村民已为数不多。


凌晨3点,村里的舂白馍能手王春香摸黑起床,将20斤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浸泡备用。“糯米是自家黑土地耕种,去年10月采收的晚稻糯米,品质更好,这样蒸出来更香。”王春香说。


上午10时许,浸泡过的糯米变得颗粒饱满,等候上锅。随后王春香拿出蒸笼,将糯米悉数倒入蒸笼内抹平,再用棍棒戳出几个孔隙,便于快速蒸熟。


舂白馍是个体力活,常常需要多人帮忙。王坊村民风淳朴,友邻和睦,谁家舂白馍,邻居闻讯都前来帮忙。一大早,王春香家里就聚齐了前来帮忙的邻居,你搭把手,我出点力。

两人合力,将盛满糯米的蒸笼端上锅,王春香不停添柴加火。不一会儿,院里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也随之在耳边萦绕。


1个小时后,糯米蒸好了,米香扑鼻。由于王春香家院落较小,一群人便抬着糯米来到王春侬的四合院内,重头戏紧接而来。


舂白馍的工具事先已准备好,玄武岩制成的石臼作为容器,两根木杵子用来舂糯米,这一步骤是制作白馍的关键。木杵子一根重约20斤,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下,糯米渐渐被舂烂。


舂糯米既讲究力气,也讲究技巧,首先姿势要对,马步得扎稳,否则黏上糯米的木杵子都难以拔出。


5分钟左右,王春香与合作的村民柯丽丹便大汗淋漓,换另外两人上场。此时,柯丽丹带头唱起了欢快的儋州调声《祝姑九点半》为大家鼓劲,四合院里吆喝声、调声此起彼伏……


3组人马轮番上阵,舂了约30分钟后,糯米终于舂好了。王春香摆出桌子,用花生油将桌面抹匀,进入制作白馍的最后一步。只见又来两位村妇加入队伍,动作麻利地将舂好的糯米揪成一个个圆团放到桌上,再由其他人配合,把圆团甩拍成饼状,这便是白馍。


沾了花生油的白馍在阳光下,油光发亮,香味四溢。白馍里的糯米黏性充分释放,一口下去,弹牙,软绵,沾些许白糖或红糖口味最佳。这种当地特色小吃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诚心之礼。“除了送朋友外,我们手工制作的白馍市场上也非常受欢迎。”村民黎姑梅说,王坊村人人都会制作白馍,可惜手工舂白馍太辛苦,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制作了。

传承保护莫等闲

对当地村民来说,白馍是儿时记忆,更是浓浓的乡愁,但在当下,手工舂白馍已经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如何进行传承与保护呢?


村民王文如今在海口从事文艺工作,逢年过节回到家乡,发现村里仅有中年妇女会手工舂白馍,手艺在年轻一辈中已几近失传。


“这是我们当地的特色小吃,不想让白馍只成为记忆中的味道,我希望这门手艺能够永久传承下去。”王文坚定地说。


王坊村曾是贫困村,村民以种植甘蔗、水稻为主,收入较低。让舂白馍的技艺在传承的同时,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家乡发展,是王文一直为之努力的事情。

“计划明年正月里在村里举办‘百人舂馍’的体验活动,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摄影师前来感受舂白馍的乐趣,也将舂白馍的技艺进一步传播出去,让村民吃上‘旅游饭’。”王文坦言,为了“百人舂白馍”体验活动,他已经筹谋了3年。


石臼、杵子都要原始手工制造的,单是准备工具,王文就花了许多心思。“挨家挨户去找石臼、杵子,把它们收藏起来,就等着明年派上大用场。”王文说,目前已经收藏了20套工具了。更让人欣慰的是,“儋州光村白馍”的制作技艺正在申遗当中,期待这门技艺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王文的做法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肯定与支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舂白馍的队伍中来。


“白馍,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承载古村落的饮食文化记忆,呼吁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民俗文化,不要让它失传。”近年来,当地摄影师吴文生也坚持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白馍制作的工艺流程,希望通过影像,将这门技艺保留下来。

来源:海南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洋浦经济开发区

主办: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琼ICP备10200767号    技术支持:开普云    联系方式:0898-28833222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20    琼公网安备 46910002460005号

欢迎光临洋浦经济开发区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洋浦经济开发区
    中文域名: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务
主办: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琼ICP备1020076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0000020
     琼公网安备 46910002460005号
运行维护:洋浦经济开发区政府网站管理中心    技术支持:开普云